哈尔滨工业大学《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

信号量的实现和应用

难度系数:★★★★☆

实验目的

  • 加深对进程同步与互斥概念的认识;
  • 掌握信号量的使用,并应用它解决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 掌握信号量的实现原理。

实验内容

本次实验的基本内容是:

  1. 在Ubuntu下编写程序,用信号量解决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2. 在0.11中实现信号量,用生产者—消费者程序检验之。

用信号量解决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在Ubuntu上编写应用程序“pc.c”,解决经典的生产者—消费者问题,完成下面的功能:

  1. 建立一个生产者进程,N个消费者进程(N>1);
  2. 用文件建立一个共享缓冲区;
  3. 生产者进程依次向缓冲区写入整数0,1,2,...,M,M>=500;
  4. 消费者进程从缓冲区读数,每次读一个,并将读出的数字从缓冲区删除,然后将本进程ID和数字输出到标准输出;
  5. 缓冲区同时最多只能保存10个数。

一种可能的输出效果是:

10: 0
10: 1
10: 2
10: 3
10: 4
11: 5
11: 6
12: 7
10: 8
12: 9
12: 10
12: 11
12: 12
……
11: 498
11: 499

其中ID的顺序会有较大变化,但冒号后的数字一定是从0开始递增加一的。

pc.c中将会用到sem_open()、sem_close()、sem_wait()和sem_post()等信号量相关的系统调用,请查阅相关文档。

《UNIX环境高级编程》是一本关于Unix/Linux系统级编程的相当经典的教程。校园网用户可以在 ftp://run.hit.edu.cn/study/Computer_Science/Linux_Unix/ 下载, 后续实验也用得到。如果你对POSIX编程感兴趣,建议买一本常备手边。

实现信号量

Linux在0.11版还没有实现信号量,Linus把这件富有挑战的工作留给了你。如果能实现一套山寨版的完全符合POSIX规范的信号量, 无疑是很有成就感的。但时间暂时不允许我们这么做,所以先弄一套缩水版的类POSIX信号量,它的函数原型和标准并不完全相同, 而且只包含如下系统调用:

sem_t *sem_open(const char *name, unsigned int value);
int sem_wait(sem_t *sem);
int sem_post(sem_t *sem);
int sem_unlink(const char *name);

sem_t是信号量类型,根据实现的需要自定义。

sem_open()的功能是创建一个信号量,或打开一个已经存在的信号量。

  • name是信号量的名字。不同的进程可以通过提供同样的name而共享同一个信号量。如果该信号量不存在, 就创建新的名为name的信号量;如果存在,就打开已经存在的名为name的信号量。
  • value是信号量的初值,仅当新建信号量时,此参数才有效,其余情况下它被忽略。
  • 当成功时,返回值是该信号量的唯一标识(比如,在内核的地址、ID等),由另两个系统调用使用。如失败,返回值是NULL。

sem_wait()就是信号量的P原子操作。如果继续运行的条件不满足,则令调用进程等待在信号量sem上。返回0表示成功,返回-1表示失败。

sem_post()就是信号量的V原子操作。如果有等待sem的进程,它会唤醒其中的一个。返回0表示成功,返回-1表示失败。

sem_unlink()的功能是删除名为name的信号量。返回0表示成功,返回-1表示失败。

在kernel目录下新建“sem.c”文件实现如上功能。然后将pc.c从Ubuntu移植到0.11下,测试自己实现的信号量。

实验报告

完成实验后,在实验报告中回答如下问题:

  1. 在pc.c中去掉所有与信号量有关的代码,再运行程序,执行效果有变化吗?为什么会这样?
  2. 实验的设计者在第一次编写生产者——消费者程序的时候,是这么做的:
Producer()
{
    P(Mutex);  //互斥信号量
    生产一个产品item;
    P(Empty);  //空闲缓存资源
    将item放到空闲缓存中;
    V(Full);  //产品资源
    V(Mutex);
}

Consumer()
{
    P(Mutex);
    P(Full);
    从缓存区取出一个赋值给item;
    V(Empty);
    消费产品item;
    V(Mutex);
}

这样可行吗?如果可行,那么它和标准解法在执行效果上会有什么不同?如果不可行,那么它有什么问题使它不可行?

评分标准

  • pc.c,40%
  • sem_open(),10%
  • sem_post(),10%
  • sem_wait(),10%
  • sem_unlink(),10%
  • 实验报告,20%

实验提示

信号量

信号量,英文为semaphore,最早由荷兰科学家、图灵奖获得者E. W. Dijkstra设计,任何操作系统教科书的“进程同步”部分都会有详细叙述。

Linux的信号量秉承POSIX规范,用“man sem_overview”可以查看相关信息。本次实验涉及到的信号量系统调用包括:sem_open()、sem_wait()、sem_post()和sem_unlink()。

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生产者—消费者问题的解法几乎在所有操作系统教科书上都有,其基本结构为:

Producer()
{
    生产一个产品item;
    P(Empty);  //空闲缓存资源
    P(Mutex);  //互斥信号量
    将item放到空闲缓存中;
    V(Mutex);
    V(Full);  //产品资源
}

Consumer()
{
    P(Full);
    P(Mutex);
    从缓存区取出一个赋值给item;
    V(Mutex);
    V(Empty);
    消费产品item;
}

显然在演示这一过程时需要创建两类进程,一类执行函数Producer(),另一类执行函数Consumer()。

多进程共享文件

在Linux下使用C语言,可以通过三种方法进行文件的读写:

  1. 使用标准C的fopen()、fread()、fwrite()、fseek()和fclose()等;
  2. 使用系统调用open()、read()、write()、lseek()和close()等;
  3. 通过内存镜像文件,使用mmap()系统调用。

在Linux 0.11上只能使用前两种方法。

fork()调用成功后,子进程会继承父进程拥有的大多数资源,包括父进程打开的文件。所以子进程可以直接使用父进程创建的文件指针/描述符/句柄,访问的是与父进程相同的文件。

使用标准C的文件操作函数要注意,它们使用的是进程空间内的文件缓冲区,父进程和子进程之间不共享这个缓冲区。因此,任何一个进程做完写操作后,必须fflush()一下,将数据强制更新到磁盘,其它进程才能读到所需数据。

建议直接使用系统调用进行文件操作。

终端也是临界资源

用printf()向终端输出信息是很自然的事情,但当多个进程同时输出时,终端也成为了一个临界资源,需要做好互斥保护,否则输出的信息可能错乱。

另外,printf()之后,信息只是保存在输出缓冲区内,还没有真正送到终端上,这也可能造成输出信息时序不一致。用fflush(stdout)可以确保数据送到终端。

原子操作、睡眠和唤醒

Linux 0.11是一个支持并发的现代操作系统,虽然它还没有面向应用实现任何锁或者信号量,但它内部一定使用了锁机制,即在多个进程访问共享的内核数据时一定需要通过锁来实现互斥和同步。锁必然是一种原子操作。通过模仿0.11的锁,就可以实现信号量。

多个进程对磁盘的并发访问是一个需要锁的地方。Linux 0.11访问磁盘的基本处理办法是在内存中划出一段磁盘缓存,用来加快对磁盘的访问。进程提出的磁盘访问请求首先要到磁盘缓存中去找,如果找到直接返回;如果没有找到则申请一段空闲的磁盘缓存,以这段磁盘缓存为参数发起磁盘读写请求。请求发出后,进程要睡眠等待(因为磁盘读写很慢,应该让出CPU让其他进程执行)。这种方法是许多操作系统(包括现代Linux、UNIX等)采用的较通用的方法。这里涉及到多个进程共同操作磁盘缓存,而进程在操作过程可能会被调度而失去CPU。因此操作磁盘缓存时需要考虑互斥问题,所以其中必定用到了锁。而且也一定用到了让进程睡眠和唤醒。

下面是从kernel/blk_drv/ll_rw_blk.c文件中取出的两个函数:

static inline void lock_buffer(struct buffer_head * bh)
{
    cli();        //关中断
    while (bh->b_lock)
        sleep_on(&bh->b_wait);    //将当前进程睡眠在bh->b_wait
    bh->b_lock=1;
    sti();        //开中断
}

static inline void unlock_buffer(struct buffer_head * bh)
{
    if (!bh->b_lock)
        printk("ll_rw_block.c: buffer not locked\n\r");
    bh->b_lock = 0;
    wake_up(&bh->b_wait);    //唤醒睡眠在bh->b_wait上的进程
}

分析lock_buffer()可以看出,访问锁变量时用开、关中断来实现原子操作,阻止进程切换的发生。当然这种方法有缺点,且不适合用于多处理器环境中,但对于Linux 0.11,它是一种简单、直接而有效的机制。

另外,上面的函数表明Linux 0.11提供了这样的接口:用sleep_on()实现进程的睡眠,用wake_up()实现进程的唤醒。它们的参数都是一个结构体指针——struct task_struct *,即进程都睡眠或唤醒在该参数指向的一个进程PCB结构链表上。

因此,我们可以用开关中断的方式实现原子操作,而调用sleep_on()和wake_up()进行进程的睡眠和唤醒。

sleep_on()的功能是将当前进程睡眠在参数指定的链表上(注意,这个链表是一个隐式链表,详见《注释》一书)。wake_up()的功能是唤醒链表上睡眠的所有进程。这些进程都会被调度运行,所以它们被唤醒后,还要重新判断一下是否可以继续运行。可参考lock_buffer()中的那个while循环。

应对混乱的bochs虚拟屏幕

不知是Linux 0.11还是bochs的bug,如果向终端输出的信息较多,bochs的虚拟屏幕会产生混乱。此时按ctrl+L可以重新初始化一下屏幕,但输出信息一多,还是会混乱。建议把输出信息重定向到一个文件,然后用vi、more等工具按屏查看这个文件,可以基本解决此问题。

string.h

下面描述的问题未必具有普遍意义,仅做为提醒,请实验者注意。

include/string.h实现了全套的C语言字符串操作,而且都是采用汇编+inline方式优化。但在使用中,某些情况下可能会遇到一些奇怪的问题。比如某人就遇到strcmp()会破坏参数内容的问题。如果调试中遇到有些“诡异”的情况,可以试试不包含头文件,一般都能解决。不包含string.h,就不会用inline方式调用这些函数,它们工作起来就趋于正常了。

如果遇到类似问题,欢迎到论坛说明,进行更深入的分析。